“3月的工资都打到你的账户里了,你确认一下。” “昨天就收到了通知,工资没得问题。你们介绍的活儿,工资都是每月按时发的,我们也踏实不少,谢谢你们的关心。” 这是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高台村红星组村民谢龙琴与团泽镇人力资源服务点工作人员的一通电话。 今年以来,45岁的谢龙琴通过汇川区团泽镇乡村振兴服务站人力资源服务点,成功找到3份零工。“我现在除了打扫‘四好农村路’,还在家附近采茶、种烤烟,离家近可以照顾孩子和老人,工资也不错。”谢龙琴满意道。 据了解,2023年,团泽镇在高台村整合闲置资产,投资70万元建立团泽镇乡村振兴服务站,人力资源服务点便包含其中。 据高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团泽镇乡村振兴服务站负责人张华松介绍,早在2022年,镇里的人力资源服务就已初具雏形。 2022年8月,团泽镇积极探索“1+3+11”(贵州团兴实业有限公司+贵州团兴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遵义团兴粮油有限公司、遵义团兴农业有限公司+11个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成立团兴人力资源公司,有效整合全镇人力资源,建立全镇人力资源库,由公司根据用工主体的需求在全镇范围就近协调组织派遣,为镇内各项工程项目、农业基地、加工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派遣服务,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和群众致富。 张华松表示:“2023年,乘着乡村振兴服务站建设的东风,我们将人力资源服务咨询点统筹设置在乡村振兴服务站内,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方便辖区村民更加直观地了解近期用工需求,面对面沟通自身就业意愿,实现劳动力精准派遣,打通用工主体和农村劳动力联系的‘最后一公里’。” 自该服务平台建立以来,共实施以工代赈、四好农村路管理、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机试运营、劳务派遣等7个项目,报名登记的灵活就业人员400余人,就业人次400余人次,发放工资200余万元。 “自从有了人力资源服务点,我再也不用四处托人打听工作了,干完活儿也不用担心会出现老板拖欠工资的情况。服务点工作人员都会帮我们解决好,我就只管努力干活儿挣钱就行。”村民陈华梅笑着说。 人力资源服务点只是团泽镇乡村振兴服务站发挥“强农、便农”作用的表现之一。该服务站由团泽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高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具体营运,构建“一中心三平台”(集体经济发展中心,便民服务平台、强农服务平台、联系群众平台)运营布局,采取“1+1+5”模式(高台村“股经社”董事长全面负责,明确1名“股经社”工作人员进驻办公,整合配套5名便民服务点经营人员),整合全镇各方资源,突出服务属性、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围绕‘强农、便民’服务发展理念,我们配套了金融服务点、人力资源服务点、电信营业厅、积分超市以及红白事用品专卖店等业态,为辖区群众提供便利的生活购物、贴心的政策服务、及时的就业推荐,实现一站多能、一站多用,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围绕全镇特色产业,配备农技、农机、金融、产销等服务,让农业生产端、加工端、销售端全过程有技术指导、政策支撑、销售保障。”张华松说。 去年以来,汇川区按照遵义市“三统三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打造建设乡村振兴服务站,推动村集体经济向组织实体化、经营市场化、运转规范化、产业规模化、产品品牌化转变,进一步发挥村集体经济示范带动力和辐射影响力,助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目前,全区共打造乡村振兴服务站10个,实现经营性收入440余万元,累计开展各类服务420余次。 汇川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汇川区将因地制宜,按照“三统三分”发展路径,积极探索村村抱团发展、村企村社联动发展、职业经理人入社共赢发展等多种发展方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站实现应建尽建。同时,不断拓展服务站功能属性,努力将其打造成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载体、延伸组织体系的新触角、联系服务群众的新纽带、培育乡村人才的新平台。 编辑:宋胜海 责编:胡笳 终审: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