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民生加银基金在公募基金领域堪称一颗耀眼明星,凭借出色的投资管理能力,斩获多项权威奖项,深受投资者信赖。
然而,近年来风云突变,这家昔日备受瞩目的基金公司却深陷负面舆论漩涡,诸多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让不少投资者忧心忡忡。
1000%换手率的“亏损明星”
别家基金火的都是业绩优秀的明星基金经理,民生加银基金却有一位凭借业绩垫底受到市场关注的基金经理陈洁馨。
陈洁馨为何能“火出圈”?只因她历任管理的两只基金亏损幅度均巨大。
以她所掌管的民生加银创新成长混合基金为例,陈洁馨任职的近3年时间里(2021年12月3日 至2024年8月28日),该基金净值跌幅竟然高达 74.27%!这一数据在同类基金中 “脱颖而出”,排名一路垫底。
(民生加银创新成长混合A年度涨幅 天天基金)
回顾陈洁馨任职前后,基金业绩对比可谓天壤之别。在2022年之前她尚未接手时,基金虽历经市场起伏,却仍有较为可观的收益表现;然而,自她管理以来,基金净值就如同坐上了滑梯,一泻千里。
陈洁馨名下管理过的另一只基金民生加银医药健康股票业绩也同样不堪回首。从2021年12月3日接管到2023年8月21日卸任,不到两年的任期内民生加银医药健康股票A亏了49.26%!
看看基金定期报告便发现了背后原因,陈洁馨在管理这两只基金的期间换手率高的惊人,民生加银创新成长混合A从2022年开始披露的换手率一直维持在1000%左右!
(民生加银创新成长混合A换手率 天天基金)
频繁地买卖股票,不仅交易成本大幅增加,严重侵蚀了利润空间。而且陈洁馨持股周期极短,往往只持有一两个季度就匆匆抛售,全然没有长期投资的定力。
行业选择上更是不断在各个行业间快速切换。一会儿重仓医药生物,没过多久又全仓押注电力设备。更令人揪心的是,频繁调仓还导致基金屡屡踩雷,进一步加剧了亏损幅度,让投资者苦不堪言。
两年多亏掉七成之后,陈洁馨终于在2024年8月28日卸任了名下基金。
风光不再的资深经理
无独有偶,亏到卸任的例子在民生加银基金并不鲜见,另一位基金经理柳世庆也在2024年8月21日卸任了所有名下基金。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21日卸任,柳世庆管理的五只基金中,民生加银质量领先A、民生加银价值发现一年持有A、民生加银内核驱动A任期回报皆告负,分别为-42.52%、-37.27%、-36.9%。
柳世庆的从业年限并不短,任基金经理已有8年多,管理规模也曾在2021年二季度末突破百亿元,达到110.22亿元。
近三年一方面所管基金数量减少,另一方面长期业绩不佳导致规模缩水,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他的管理规模仅剩下为32.18亿元。
为何柳世庆名下的基金能全部亏的如此统一?从基金披露的重仓股中可以窥见一斑。
从2023三季度到 2024 年二季度,民生加银价值发现一年持有、民生加银内核驱动、民生加银质量领先、民生加银城镇化、民生加银内需增长的前十大重仓股常常高度重合。
在2024年二季度,这五只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有中国船舶、浙江鼎力、牧原股份等八只个股一模一样,过去四个季度亦是如此!
明明是定位不同的基金,却如复制粘贴一般简单复刻,到底是不够勤勉还是能力有限?
民生加银基金的另一位八年老将王亮同样遭遇了业绩滑铁卢!
这位清华大学硕士出身的基金经理,自 2007 年踏入证券行业,便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投资领域崭露头角,2020年已经是民生加银基金权益研究的一哥、权益投资的二把手,并且斩获了金牛奖和金基金奖。
然而市场风云变幻,曾经的辉煌并未能一直延续。2021年以来王亮的业绩一泻千里!
截至2025年1月9日,王亮名下成立于2021年的两只基金民生加银价值优选6个月持有A和民生加银核心资产A至今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4.65%和-12.86%!排名也持续在后1/4吊车尾!
(民生加银景气行业A业绩
wind数据 截至2025年1月9日)
其他产品的业绩同样惨淡,即便是曾经获奖的民生加银景气行业,近五年以来不论是长短期业绩,都未能跑赢业绩比较基准!近三年更是亏损三成多!
亏到手软的债基和养老金
要说这几年大A不够景气,权益基金经理业绩不佳也情有可原,那么债基和养老金产品这种“避险资产”持续亏损,便有些令人不齿了。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债券基金向来是稳健投资、避险保值的首选。但民生加银旗下的债券基金,却打破了大家的固有认知。
截至2024年底,有6只债基自成立以来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亏损最多的是民生加银家盈6个月持有,成立四年多以来,A份额和C份额都亏了17%以上!
从过往披露的持仓来看,民生加银家盈6个月持有配置的多为风险极低的利率债和同业存单,还有10-20%左右仓位的股票,亏损到如今的场面,可见反复踏错市场的节奏。
再看谢志华管理的民生加银鑫享债券D,成立至今5年多,亏损幅度也达到了-17.1%,长期在同类基金中“吊车尾”。
与权益沾上边的转债近几年业绩更是不忍直视,以关键管理的民生加银转债优选C为例,成立11年有余却仍旧深陷亏损泥潭,2022-2024三年亏损31.68%,着实让人瞠目结舌。
与同期市场上那些表现优异的债券基金相比,民生加银的这些债基简直是“反面教材”!
同样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别家基金能够精准把握利率走势、信用风险等关键因素,合理配置债券资产,为投资者带来稳健回报;而民生加银的债基却似乎迷失了方向,在投资决策上频频失误,连本金都保不住!
除了债基亏损,民生加银旗下的个人养老金产品的业绩也同样令人咋舌!
个人养老金产品作为投资者养老储备的重要工具,对稳定性和增值性有着极高要求。然而,截至2024年底,民生加银基金旗下的3只养老FOF的Y份额,却有2只出现亏损情况。
其中,民生加银康泰养老2040三年持有混和Y成立以来亏损高达14.38%,同类排名83/92,不管长短期业绩都是纯纯垫底选手。
(民生加银康泰养老2040三年持有混和Y业绩
wind数据 截至2025年1月7日)
可笑的是,这只基金自成立以来就一泻千里,从未跑赢过业绩基准!从2022年11月17日成立到2024年底,两年多的时间里跑输业绩比较基准19.28%!
而民生加银基金旗下三只养老金Y份额基金中,业绩最好的民生加银康宁稳健养老一年Y到2024年底也只赚了2.59%!同样跑输业绩比较基准10.17%!
作为一家养老金管理机构,投资者们将自己的养老钱托付于此,却获得这样的结果,很难不令人寒心!
人事震荡的贫瘠土地
如果说业绩下滑是民生加银基金的一块 “心病”,那么近年来频繁的人事变动,就如同一场接一场的 “震荡波”,让公司内部动荡不安。
2022年-2024年这短短几年间,民生加银基金的高管层犹如走马灯般更迭。
2022年3月,原总经理、首席信息官李操纲因个人原因离职,董事长张焕南不得不临危受命,代行总经理职责。
到了12月,郑智军接任总经理一职,本以为能迎来一段稳定期,可谁能料到,2023年4月,副总经理于善辉又因个人缘由离任。
2024年,类似的剧情仍在上演,先是3月副总经理宋永明离去,紧接着6月新董事长李业弟上任,这一系列频繁的高层变动,使得公司的战略决策缺乏连贯性,发展方向变得模糊不清。
内部管理的不足,让旗下产品也仿佛一片生满杂草的荒地无人管理,迷你基金遍地丛生。
截至2024年底,民生加银旗下103 只基金(各份额合并)中,有17只规模都不足5000万元,沦为了迷你基金!占比近两成,其中15只都是权益基金!
而规模最小的民生加银恒裕在2024年末仅剩下少得可怜的30万,更令人不解的是,这是一只债基!一般而言,债基的规模相对于权益基金会较大,很少会有资产不足亿元的债基。
(民生加银恒裕规模变动
wind数据 截至2024年9月30日)
民生加银恒裕的规模变动很有特色,都是在一段时间内基金份额基本保持不变,然后突然变动继续维持,猜测是从机构拉的大资金在保壳。
在2020年一季度和2022年四季度,民生加银恒裕的规模也曾直降地板,但是后面又有资金入场维持住了规模。
距离2024年三季度份额只剩下30万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民生加银恒裕仍未有清盘的打算,不知道这次,是否又能找到“接盘侠”来为其保壳?
民生加银的这几年,可谓是身陷泥潭。公司内部高管频繁变动,震荡不断,多位基金经理相继卸任,人才流失明显。贫瘠的土壤自然难以长出肥沃的果实,旗下基金不仅权益型基金不少亏得底掉,连债基与养老金基金也业绩惨淡,出现严重亏损!
民生加银基金未来该何去何从尚未可知,这几年也有不少曾经风光的大基金陨落神坛,诸位小伙伴们在选择基金的时候可要擦亮眼睛!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作为投资参考指导,读者需要对自己的投资负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